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全球樂活風潮之下的各國生態農業發(轉載) 發表日期:2012/12/28 14:09

捷克生態農業發展良好,用於生態農業的土地面積在23.5萬公頃左右,占全國農業土地面積的5.5%,而歐盟國家的平均水準為3.7%。捷克生態農業的主要產品是生物食品,其價格比普通食品要高1/3或更多。目前,捷克共有720家生態農場,100家生產生物食品的企業和170家銷售這種食品的廠商。據統計,捷克的生態農業,自1998年起開始穩步發展,當年國家為其投資4800萬克朗(約27克朗合1美元),近幾年的補助,已達到2.1億克朗。

阿根廷是有機產品出口大國,全國有300萬公頃土地用於生產這種產品。其產品90%出口,主要輸往歐洲和美國,年出口額達到4000萬美元。有機產品價格比普通產品高50%以上,利潤較高。世界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因此,阿根廷從事有機產品生產的農戶迅速增加,產量增長很快,遇到經濟危機仍然增長20%。

阿根廷農業專家和生產者認為,阿根廷地處南半球,可以反季節向北半球的歐洲國家和美國供應產品,這其發展的有利條件德國生態農業的要求比較嚴格:不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除草劑,而使用有益天敵或機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學肥料,而使用有機肥或長效肥;利用腐殖質保持土壤肥力;採用輪作或間作等方式種植;不使用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牧場載畜量;動物飼養採用天然飼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轉基因技術。

歐盟於1991年6月21日頒發了《關於生態農業及相應農產品生產的規定》,該規定明確指出,作為生態產品的生產必須符合國際生態農業協會(FOAM)的標準,如產品如何生產,哪些物質允許使用,哪些物質不可使用等。在生產過程中,生態產品所採用的原料必須是生態的。所採用的附加料,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則允許部分附加料來自傳統農產品,但不得高於25%。一旦使用了傳統農業附加料,就應在產品中標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來自生態的,才可作為純生態產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