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最近的桃花源 發表日期:2011/11/03

2009年開始因為工作的關係,兩年多來上山下海,走訪台灣許多山區部落原住民與小農戶,舟車勞頓卻也因著新鮮空氣與天然美景得到療育。經濟不豐但爽朗好客的他們,就像許久未聚的老友一般熱情。想想,如此美好的天然資源,人親、土親,不正是我們追求的世外桃花源嗎?

如果只看表象,很容易忽略他們面臨的生活壓力。雖有可生產的土地,卻因產銷不通暢,難以維繫一家所需。孩子送到城市求學,長大後卻不願回來深耕,部落村莊只見稚齡兒童與老人家。我心中的美景,在他們看來,卻是充滿無奈。這跟十幾年前為了中草藥基源走遍大江南北的內陸產地感受不一樣,想必是人親與土親吧

身為眷村第二代的我,記憶中的兒時,老師要求的標準:認真念書、端正寫字,難達到;爸媽規定的”不准”:偷摘鄰居水果、暑假出門閒晃曬太陽,難做到。頑皮之餘,卻也跟著退役的父親開疆拓土,為生活打拼。誰地放養的雞隻總有幾來隻長的大卻沒有毛的雞,可能是食物不夠、空間太小、品種太雜…種種因素;還有一隻內臟有問題,留級N年的老小豬;牛蛙池中不知何時偷溜進一隻水蛇,牛蛙越養越少,後來才知道,原來除了水蛇以外,大牛蛙還會吃小幼蛙;還有,高溫高濕其熱難耐的草菇棚。點滴記憶歷歷在目,現在的甜蜜回憶,卻是當時辛苦持家的父親母親汗水所堆砌。有些分不清,是受到桃花源的吸引,還是農民命的覺醒,催促我回到田園。

話說06年開始,國際間對抗生素與環境汙染議題甚囂塵上,加上兒時令我垂涎三尺的母親拿手好菜:雞肉香鬆、芋頭丁雜燴,記憶猶新。因為土地的香、原始的美,讓我一股腦投入「中草藥替代抗生素養殖」的研究領域。從小規模的實驗,到09年總算開花,這幾年將傳統農業種植結合無抗生素雞隻飼養,推廣全生態農場生產模式。是夢想也是使命,將我在中草藥生技業打下的基礎,試圖成就食物鏈循環農業,因為它是身在城市的我們,親近桃花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