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從2006年1月起禁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AGP)。在人類的抗藥性事件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迫使畜禽養殖業不得不改變其生產方式。AGP的禁用不僅會影響歐盟的養禽業,而且也會影響其他地區的養禽業。那麼禁令的背景是什麼呢?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歐盟就開始暫停批准將幾個重要的抗生素以低治療劑量的濃度加入動物飼料中。目前這種操作方式即將終止,歐盟將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抗生素以促生長目的在動物飼料中。這一做法可能會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因而必然導致新型飼養管理和衛生保健措施的開發。因此必須考慮在禁用AGP帶來的後果,並研究有效的AGP替代品。
抗生素的應用史: 以預防疾病和改善生產性能為目的而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做法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 最受人們關注的就是,動物經飼料長期採食抗生素後其體內的微生物產生抗藥性以及經過食物鏈致使人類醫學中使用該抗生素時也發生抗藥性的問題。Swann委員會於1969年首先採取了禁止將抗生素用作促進生長劑的步驟。。結果,1971年,四環素和其他高效、廣譜抗生素在飼料中的低治療劑量應用才被禁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人類新型疾病的傳播,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才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瑞典于1986年成為首個在動物飼料中部分禁用AGP的國家,在執行禁令後的最初幾年內,這種作法在全歐洲都沒有受到多大關注。然而在九十年代早期,消費者對於葡萄球菌多抗性菌株越來越關注,媒體對此的報導也越來越熱烈,這就強化了人們對生長促進劑安全性的問題。
1997年瑞典加入了歐盟(Eu),歐盟也執行了局部禁用阿伏黴素(avoparcin)。緊接著,荷蘭於1998年停止了奧拉喹多(olaquindox),丹麥和瑞士則完全禁用AGP。其他國家的許多生產者也同時對於抗生素實行了“商業性”禁用,並開始銷售保證無抗生素的肉和蛋。2003年歐盟監管委員會(EU regulatory committee)採取最後的步驟,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歐盟範圍內全面執行禁用AGP。 丹麥農民到1999年志願禁用所有AGP。丹麥的經驗可被視為其他地區實施禁令的示例。DAN- MAP的報告縱覽了北歐國家限用家畜中抗生素抗藥性是如何演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