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體內酸鹼平衡的重要性

  癌症已經是世紀黑死病無庸置疑了,這與現代人體質普遍偏酸有絕大的關聯。紐約醫療中心歷時一年的研究發現,將60名癌症末期患者體內pH值由偏酸性以食物及運動調整為鹼性,惡性腫瘤明顯減小或消失!這同時也證實研究結論為:癌症好發於酸性體質。

  我們日常飲食中所攝取的肉品、加工食品、各類食品添加劑…人工合成物質等,大多為酸性,加上體內代謝物質本身也偏酸性,是造成體質偏酸的關鍵因素。體內酸性物質過多,導致體質pH值偏低,容易使血管壁脆弱無彈性、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細胞自我修復功能降低…等狀況,就成為誘發身體癌症的元凶。

我們每日攝取的食物也會直接影響體內酸鹼值,因此為維持正常的pH值,就會藉由呼吸、代謝、循環、消化…等系統,將過多”酸”排出體外;但是若我們攝取過多的酸性食品,而鹼性物質相對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身體就會自動的利用體內器官既有的鹼性物質(如胃裏的鈉、鉀、骨骼中的鈣、鐵)來中和酸性,保持平衡狀態。但後者就猶如拆東牆補西補西牆,將更加重人體代謝負荷。

  正常人的鹼性體質者,血液 pH值約在7.35~7.45之間,但只占總人口的10%左右。大部分人口的pH值在7.35以下,處於健康和疾病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者一般來說比較容易感到疲勞、易感冒,甚至感到疼痛、胸悶、胃痛、頭痛…。身體也會將多餘的酸性物質儲存於體內某些器官或部位,導致該部位細胞內環境酸化,並呈現缺氧狀態,甚至死亡,而死亡的細胞又轉變成酸性物質。 而有一些細胞長期適應酸性環境生存下來,長久下來轉變成不正常細胞,且無規則的迅速增生,即為惡性腫瘤的成因。

  因此不管是任何體質狀況,要進行酸鹼質的調整,不如由調整體內pH值的觀念著手,補充身體營養並適量運動,就由食物開始吧: 1. 強酸性食品:肉類、魚、碳酸飲料。 2. 中酸性食品:穀類、豆類、核果仁。 3. 中鹼性食品:水果、蔬菜、乳製品。 4. 強鹼性食品:天然糧食醋(市售以合成醋酸調製的除外)、麥片、深綠色蔬菜、西蘭花、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