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至:2008/10/25 04:09 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
小心,食品添加物也可能成為過敏原,特別是食用色素!第二屆世界自然醫學學術大會昨針對能量醫學、食療、自然醫學等發表多篇論文,其中美國自然醫學會亞洲辦事處教學示範中心、好樣診所醫師李德初,特別針對「食品添加劑過敏與病症」發表論文,提醒民眾避免食用添加物多的食物。
研究顯示,排行前六名的易過敏添加物分別為食用藍色一號 ( 七十一.八%)、味精 (五十九.二二%)、大麥麥芽 ( 五十四.三七%)、食用黃色四號( 五十二.四三%)、蔗糖素 (三十三.九八 %)、食用紅色七號 (十七.四八 %)。興奮毒素 致頭痛、咳嗽。
李德初醫師指出,國外研究報告已證實,食品添加物中含有一群名叫興奮毒素(excitoxin)的化合物,對中樞神經、神經失調性疾病扮演舉足輕重關鍵,並可能導致頭痛、慢性咳嗽等諸多副作用。這些食品添加物多半用在加工食品或日用品,例如汽水、糖衣、飲料、洗髮乳、牙、牙膏、沐浴乳等,過敏反應通常在確認項目並停用後,不適的症狀便消除或減輕。瀚仕(中華)功能醫學研究所團隊今年即針對各診所送驗的個案中有過敏現象的一○七位民眾(特別是過動症小孩),進行衛生署法定公告十四項常用的食品添加物過敏原測試,結果證實,國內的研究也出現類似的現象,其中食用色素、味精、大麥麥芽引發慢性過敏的比例偏高,高達七成二的民眾對食用藍色一號有過敏反應。
其實這些問題早在1987年英國就已經在科技文章中大聲疾呼說明合成色素對人體的潛在危機,現代市售商品—幾乎除了生鮮商品外「當然一些魚類貝類及乾貨的外觀上色也時有所聞啦」 幾乎食品合成色素是如影隨行的—現代人生活必須品.
筆者從事天然植物藥物十餘年來,見過得天然植物不在少數,但是常見生鮮的有顏色的植物或是花果實,最普遍是綠色---但是這種顏色也是最不易保持的,會變淡,會轉褐黃….更恍論其他如文中提到的藍色,
而合成色素也就是當時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產業需求----人定勝天的由化工原料的發展生產出許許多不怕溫度不畏光線,幾乎不懼人類環境因素的破壞,而保持原色,漸漸人類的食物強調 色香味俱全的要趨驅使下---人們以生產出具有這些條件的食品引以為傲,反觀人類在如此關鍵中卻奇怪的忘掉連小學生都理解與諒解的天然物中色素煮過的蔬果退色的,花香是消失的,香味是不穩定或是無法長久保持的,保有的.卻理所當然的相信我買的食品顏色好鮮豔,好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