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應該關心的抗生素遺毒與兆元新興產業之一  發表日期:2008/10/12 19:06

台灣禽畜、水產養殖產業,由於養殖技術的進步,產業走上企業化、工廠化、密集化,包含各項育種,飼料配方,飼養技術的改進,從國外引種,改良本地品種,甚而根本的取代,經過多年之努力,養殖業者創造了各項水、畜、禽養殖業王國的美名。但是在這美名的背後,台灣的環境生態與您我全體國民也付出慘重的代價,各種新疾病的感染也接連的爆發。 近年來由於藥物濫用結果,引起生物的抗藥性及環境的汙染,人類直間或間接致病的媒介增加,台灣由於抗生素的過度濫用,具抗藥性之菌株與近年來多重抗藥性菌株更是逐年增加,雖然新藥不斷研發,但病菌發展抗藥性的速度卻遠遠超越新藥的速度,無抗生素可用的時代將快速來臨。為適應全球國際化,禽畜、水產養殖產業該如何調整,生產無藥物殘留或更本不依賴抗生素,走出一條適合自已的路是產業關切與民眾思考的問題。常用添加藥物之禁止-無藥物禽畜飼養的模式來臨歐盟與世界禁用抗生素的時程
 (1)1996年開始禁止離乳及肥育階段豬隻使用非治療性抗生素。1997年禁用安巴素。
 (2)1998年禁止以抗生素作為肥育階段豬隻之促進生長。1999年停用枯草菌素、史黴素、泰黴素及純黴素。
 (3)2000年禁止離乳幼豬階段豬隻使用抗生素促進生長。國內2000年至今已刪除18 項含藥物飼料添加物。
 (4)2006年全面停止於飼料中添加抗菌劑。
 (5)2007年再刪除畜黴素、效高黴素、摩朗得、寧畜定、林可黴素、觀黴素、純黴素、配尼西林等8項品目。目前尚有30餘項含藥物飼料添加物刪減時間未定。。 減少抗生素使用是世界的潮流與趨勢,台灣並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須積極推動抗生素的減量,政府農政單位的推行刪減含藥物飼料添加物及減少治療用抗生素使用的措施都是經過專家、養殖業及參考國外情勢評估的必然結論,但這些工作都需要消費者與產業同心協力才能成功的。

(一)生產履歷是現有必然的手段,但是某些產業的惰性與方法,例如依賴政府政策,不投入研發與沒有參與感,但求且過,消費者的食用安危與生存權利將要由兩者共同來度過此生存難關: 對生產履歷管理預期所產生效果
 (1)保證從養殖場到消費者的衛生安全,提昇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性。(2)對於從事生產流通事業者的責任明確。幫助深化產業垂直整合模式。
 (3)有助於市場區隔,滿足漸進性消費需求,區隔及淘汰不良供應者。(4)與國際市場相接軌。